800小说网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351章:大明粮油储备集团

第351章:大明粮油储备集团

800小说网 www.800xs.io,最快更新重生明末当皇帝 !

    天启七年,忙碌的秋收到来了。

    各地百姓开始忙碌着进行秋收,收割机器倒是比较普及,这几年下来,机械制造厂除了生产出了手摇式小麦收割机,还陆续研发生产出了大豆收割机和玉米收割机,还有提高棉花加工效率的轧棉机。

    这些农业机械销售情况良好,国有资本财团旗下的农业公司,以及军方生产兵团等等都是率先采购,民间资本成立的农业公司为了降低人工成本投入,也是大量使用这些农业机械。

    在这些农业机械的逐渐普及下,新政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这些农业机械还畅销全国各省,不少地主、商人对于改善生产力也还是比较上心的。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水力粮食加工厂之类的技术普及开来,机械制造厂这些年在机械研究上是有很大的进展的,水力机械是越造越大,内部结构也慢慢复杂起来。

    这些水力机械实际上为接下来的工业革命带来了很好的基础,高温高压蒸汽机一出现,把这些水力机械的动力从水力换成蒸汽机驱动的就可以了。

    天启七年秋收,受灾影响较小,各地喜获丰收。

    东北地区,第一次大规模的收获了成片成片的大豆,面积达到了六千多万亩,其中生产兵团播种的大豆占到了一半。

    对北大荒的开垦,已经初见成效。

    大量的大豆收获上来,东北地区的那些水力榨油厂顿时全力开动了起来,争取在气温降低之前,多榨一些豆油出来。入冬之后,这些水利设备就运转不了了,得等到明年开春之后才能继续生产。

    水力设备麻烦之处就在于此。受到了季节水量变化的制约,无法一年四季都全力生产。

    好处就是,不需要燃料。

    东北地区的大豆产区获得丰收。意味着大明出现了一种新的大宗商品,那就是大豆油。

    大豆榨油这是中国很早就掌握的技术。西方人则掌握得比较晚,他们甚至比知道大豆可以榨油。

    大豆榨油之后,豆粕还可以卖给养殖场当饲料,这些豆粕富含蛋白质,绝对是精饲料。特别是如今大明境内马匹数量大量增长,马匹是肯定要吃一些精饲料的。

    豆油成为大宗商品之后,改变了过去的食用油市场。过去大明的植物油倒是不少,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都有。地方上还有一些其他植物油,棉籽油也很流行,只不过棉籽油吃了会使男性绝育,一般都是用来点灯。

    植物油虽然品种多,但生产却很零星四散,没有形成大规模商品化生产区域,而有了东北大豆油的输出,关内地区可以腾出更多的土地生产其他作物。

    农作物上的地区分工,也将变得越来越明确。

    东北地区除了收获了大批大豆,小麦、玉米同样获得了丰收。玉米这种东西在嘉靖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如今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也是非常大的。

    秋收之时,东北地区小麦收获面积达到了将近一亿三千多万亩,夏收的时候则收获了六千多万亩。

    整个东北全年小麦播种面积达到了将近两亿亩,而玉米播种面积则达到了八千多万亩。

    大量的小麦和玉米被收获上来,东北地区只有一千多万人,根本消耗不了这么多的粮食。

    这些粮食一部分运往北方关内各省,一部分则将运往南方各省,东北地区的小麦、大豆、玉米向南北供应,同时还有从镇东省运来的渔产。也是向全国供应。

    大部分粮食还是向北方新政地区供应,如今新政地区有大量人口都在从事工业、建设活动。已经脱离了土地的人口比较多,同时农业上也开始大量种植经济作物。粮食产量开始下降,粮食必须从东北这样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供应。

    与此同时,台湾和南洋地区的水稻在天启七年也获得了丰收,每年这些地区遭受一些台风灾害是肯定的,不过因为气候比较温暖,一年可以种植两三季水稻,所以影响不是太大。

    天启七年从台湾和南洋运回的水稻就更多了,台湾地区的耕地如今已经开垦出了一千多万亩,吕宋、爪洼岛等地的水稻种植面积也有所增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三千多万亩。

    南洋地区的商品粮生产率并不是那么高,因为更多的土地是用来种植甘蔗、香料、棉花,以及一些热带经济作物,如剑麻、橡胶、棕榈之类的。倒是台湾地区的商品粮输出率很高。

    不过中南半岛这一年却是开始为大明输出了不少大米,安南、高棉、暹罗这三个国家为大明输出了上千万石大米,都是大明的商船用各种商品换换来的。

    上千万石大米对于这些国家优越的大米生产环境以及耕地资源来说,实际上是不多的。主要还是这些国家的耕地资源开发程度很低,过去并没有与大明形成这样的贸易关系。

    如今大明的商船愿意大量运走中南半岛的商品粮,这些国家开始鼓励开垦,加上大明国有资本财团的资本开始进入中南半岛,在这三个国家境内大量开荒,未来从中南半岛获得商品粮还将不断上升,这里将成为大明的又一个大粮仓。

    这些输入大明,对于此时的大明来说,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霖一般。

    如今大明北方缺粮,一方面是天灾原因,一方面又是朝廷在大量的建设基础设施和工厂,工厂的开工以及矿业的发展等等,都造成了大量人口离开了土地。

    南方各省同样也缺粮,主要还是南方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工厂、作坊也非常多,大量土地被用来种植经济作物引起的粮食不足。

    过去南方的粮食还要靠湖广地区输出,粮食就变得很不充足了,经常出现米价疯长的情况。

    如今却是不同了。有了台湾、南洋和中南半岛,以及东北地区输出的商品粮,再加上湖广这个传统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南北沿海各省的商品粮便变得充足了起来。

    东北地区和南洋地区的商品粮并不会对湖广地区的商品粮市场造成什么冲击,因为粮食这个东西是可以调节的。

    在有了足够商品粮供应的情况下。朝廷可以在北方将更多的人口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推动圈地运动,同时也可以增加北方各省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减少粮食的生产,从而为湖广地区的商品粮让出市场。

    另外,粮食也是可以储备起来应急的。

    天启七年还是比较风调雨顺的,因此商品粮的产出是大于市场需求的,国有资本财团自然是进行了一番调控。

    湖广地区的商品粮是有多少收多少。然后利用长江水运将这些粮食运出来,加上各地的商品粮,充分保障南北各省的粮食供应,使粮价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之内。

    多出来的商品,则囤积起来。

    对于国有资本财团来说,有足够的资金囤积这些商品粮。

    如今国有资本财团已经牢牢盘踞北方市场,同样也进入南方市场。朱由校虽然一时半会没有把改革推行到南方去,但同样也在通过控制粮价的方式,保障南方百姓的基本生存权。

    只要不出现饥荒,就不会出现饿死人的现象。

    至于南方百姓在南北工业竞争中失业的问题。同样也有办法解决。失业的百姓可以移民,也可以到北方各省务工。

    反正只要愿意做事,总不可能饿死人。出路到处都是。

    就算是快被饿死了,到地方官府报名移民,路费和沿途的伙食朝廷都包圆了,总不会让人饿死的。而且船运越来越发达,沟通南北的海上客船也逐渐变多了,南北交通是便利了许多。

    而且南方一些产业也是北方工业发展所代替不了的,例如生丝业,还有各种各样的行业,南方在发展轻工业方面是比较占优势的。只不过纺织业在接下来肯定是会遭到剧烈冲击。因为高压蒸汽机已经出现了。

    至于重工业领域,必然是被北方甩开的。

    南方地区的农业。反倒是更有发展前景了,因为北方工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很多的经济作物原材料。

    只要失业人口移民,完全饿不死人,机会都是有的。

    就像是后世的中国,经济再不好,到处也是用工荒,只要肯做事,还怕会被饿死?当然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基本生存权已经不单单是吃饱肚子那么简单,还包括安居乐业方面。

    不过明末这个年代,基本生存权的标准就低了很多。在这种生产力还不是很高,又天灾不断的年头,确保百姓温饱就是基本生存权的主要标准。

    饱是可以保障了,温方面也逐渐在提高。

    秋天一到,草原上也到了剪羊毛的时候,而关内地区的棉花也成熟了。北直隶与河南、山东的商品棉都获得了丰收,江南地区同样也有比较庞大的棉花种植规模,这也是江南地区从以前的粮仓变成了如今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

    澳洲地区同样也产出了一些商品粮和商品棉,不过还是以商品粮为主。吕宋、爪哇地区的商品棉倒是不少,这里的种植园同样也种植棉花,是西班牙人与荷兰人留下的种植园产业。

    另外东北、蒙古、朝鲜等地产出了不少裘皮,同样是可以御寒的东西。

    羊毛、棉花、裘皮,大量的工业原材料的产出越来越多,让大明满足内需方面更轻松了许多。

    天启七年,朱由校之前扩张的布局,总算是获得了足够多的资源,资源多了之后,调控起来也简单了许多。

    这年秋收,注定是一个忙碌的时节,有些地方的秋收甚至忙不过来。

    朱由校看着下面发上来的各种报告,高兴之余,却明白接下来的挑战将会更加严峻,小冰河时代才刚刚开始而已。

    明年就是历史上的天启元年了,陕西将会发生超级大旱灾,陕北地区将成为一个重灾区。

    不过朱由校倒也是做好了准备,正好今年各地粮食获得丰收,于是朱由校便下令再度储备一大批粮食用于应急。

    首先是重点加强了陕西地区的粮食战略储备,同时下令增加各城镇粮食储备,这样的粮食储备主要是交由刚成立的大明粮油储备公司来负责。

    大明粮油储备集团是刚刚成立的一家国有资本集团,将负责全局的粮油调运、加工、储备。

    同时也放宽了对粮食销售市场的管制,主要还是当前建立了几个商品粮生产基地,民资粮商在国有资本介入粮食市场的情况下,已经很难掀风作浪了,但是民资粮商对市场还是有很好的补充作用的,所以朱由校决定在新政地区重新对民资开放粮食收购、加工、贩卖、零售等方面的市场。

    不过在那些商品粮产出地区,除了湖广之外,东北、河套、河西走廊、台湾、南洋以及中南半岛这些地区,民资在粮食收购上还是受到管制的,这些地区的粮食价格较低,只能卖给大明粮油储备集团。

    济民粮行则与大明粮油储备集团进行了合并重组,同时那些国有粮食加工厂、农业公司同样与大明粮油储备集团进行了重组,业务主要放在粮食生产、收购、加工、调运、储备、零售方面。

    重组之后的大明粮油储备公司,整合了下面的国有资本农业公司,以及各个生产兵团的农业产出,拥有全大明最庞大的粮油生产规模,成为最大的粮油生产商。

    同时拥有众多水力粮食加工厂,也是粮食加工规模最大、成本最低的。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粮食储备仓库,以及销售点。

    重组而成的大明粮油储备集团,瞬间成了一个巨无霸一般的存在,并且将众多资源整合在了一起,效果绝对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的。(未完待续。)